炎炎夏日,变电站再迎鸟害高发期。近日,由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一款融合尖端AI大模型技术的升级版激光驱鸟装置,在国网铜陵供电公司220kV玉楼变电站正式投入实地测试。这是继该装置在宿州杨庄变电站取得100%驱离成功率后,研发团队向更高电压等级、更复杂环境发起的全新挑战。
本次测试的装置,凝聚了学校研发团队的最新智慧结晶。在继承首代产品“声、光、电”智能联动驱离策略的基础上,核心AI识别模型迎来重大升级。新模型通过海量夏季鸟类活动数据强化训练,大幅提升了对复杂光线条件下(如强光、逆光)及不同飞行姿态鸟类的捕捉与识别精度。
“夏季是鸟类繁殖与活动的高峰期,鸟巢搭建、幼鸟学飞都极易引发设备短路故障。这次在玉楼站测试,正是检验升级版在高温、多雨等典型夏季工况下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键一步。”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道。测试中,装置凭借其敏锐的“电子眼”,持续扫描站内设备区。一旦侦测到鸟类靠近危险区域,系统瞬间启动:先精准播放对应鸟类的天敌鸣叫进行威慑,同时发射人眼安全且对鸟类视觉敏感的绿色短波激光束,形成一道无形的防护屏障,迫使鸟类远离带电设备,整个过程迅捷且环保。
除核心驱鸟功能外,新版装置的后端管理系统也同步优化。其集成的无线传输与远程管理平台,允许运维人员在集控中心或通过移动终端,实时查看装置运行状态、驱鸟记录及报警信息,并支持远程策略调整与人工介入,智能化运维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“宿州站的成绩证明了我们技术路线的可行性。此次玉楼站测试,是面向更广泛地域、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推广的重要一环。”该院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表示。从宿州到铜陵,从35kV到220kV,学院的AI激光驱鸟装置的足迹不断延伸,以精准的科技之力,在守护电网安全与维系生态和谐之间,探寻着更优的平衡点,为安徽省迎峰度夏关键期的电力可靠供应建砖加瓦。(孙雪清 特约通讯员:张静 )
来源: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